您当前位置:首页 >> 美兰区委组织部 >> 人才培训 >> 政策法规
关于加快推进人才发展的实施意见
更新时间:2015-06-24   来源:  作者:

  为全面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海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海口市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纲要(2010-2020)》,加快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中心城市建设,促进海口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结合我市人才工作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推进人才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快推进人才发展是适应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增强海口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决定性力量。近年来,海口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业平台不断夯实,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体制改革逐步深化,一批民生问题得到解决,经济社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但是与其他省会城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总体竞争力较弱。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社会氛围,是应对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不断增强海口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需要。

  (二)加快推进人才发展是实施海南国际旅游岛战略,落实海口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必然要求

  “十二五”时期是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关键期,是我市经济社会蓄势发展的上升期、创新和转型的攻坚期。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关键靠一支善于推动科学发展、具有区域竞争力的人才队伍。海口必须进一步加快推进人才发展战略,全面贯彻落实人才规划纲要,为国际旅游岛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三)加快推进人才发展是应对海口人才资源短缺,人才队伍发展相对滞后的现实需要

  近年来,我市不断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人才总量稳步增长,整体素质得到较大提高。截止2010年底,全市人才总量将近23万人,占常住人口总量的10%以上,超出“十一五”规划预期目标。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市人才工作仍然存在着总量不足,整体素质偏低,人才效能不高,结构分布不合理,工作机制不健全,相关政策不配套,吸纳人才能力较弱等突出问题,必须及时调整人才发展战略布局,坚持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努力弥补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不足,争创人才支撑新优势。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理念,按照人才“不求所有、不求所在、只求所为”和“长远靠培养、短期靠引进”的思路,全面实施具有海口特色的人才强市战略,以产业平台、项目建设、发展战略和体制机制吸引人才,重点开发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人才,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海南国际旅游岛战略和海口“十二五”规划实施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目标要求

  到2020年,我市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扩大总量、提高素质,改善结构、合理布局,创新机制、优化环境,打造一支与国际旅游岛中心城市建设发展要求相适应、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人才队伍,着力培养和引进关键领域和重点行业的领军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形成人才发展的明显优势,使人才发展政策和工作体制机制在全省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人才效能在全省达到领先水平。

  ——人才总量目标。人才总量年均增长10%左右,呈平稳增长趋势,人才资源存量和吸纳优势明显发挥。2015年、2020年海口市域内人才资源总量分别达到37万人、59.6万人,占常住人口比例分别为15.7%21.8%

  ——人才结构目标。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素质得到全面提高,高层次和紧缺人才培养和引进取得明显成效,城乡、区域、行业间人才分布倾向合理。到2015年,海口市人才效能值百万GDP所占人才数少于4人。

  ——体制机制建设目标。人才管理和激励机制日趋完善,人才服务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市场机制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形成与现代人才资源开发相适应的人才工作领导新格局,创新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类人才分类管理的工作新机制。

  三、围绕“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扎实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一)以海口产业发展定位为引导,突出抓好高层次人才和重点产业领域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紧扣海口“十二五”重点产业需求,加大对紧缺急需人才开发力度,打造在全省具有优势的重点产业人才集聚高地。

  1、重点培养造就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制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办法。建立学校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国内培养和国际交流合作相衔接的开放式培养体系。有计划、抓重点、分层次选送一批学科带头人和优秀拔尖人才到发达城市、相关院校和培训机构进修学习和实践锻炼。加强产学研合作,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建设重点实验室,通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多种形式,推动科技人才向企业聚集。精心组织实施“高层次创新创业型人才引进培养工程”,着力创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载体,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意园区、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园、产业孵化园等基地建设,实施扶持创业风险投资、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的税收、贴息等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人才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搭建海外引智平台,大力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

  2、加强重点产业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人才需求预测,定期发布重点领域紧缺急需人才目录,制定引导人才向重点产业集聚的倾斜政策。实施“紧缺急需人才引进工程”,组织引进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的专业型、复合型人才,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新型工业、高效农业、海洋产业以及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商务信息、文化教育、公共卫生等方面人才。着力实施“现代服务业人才开发工程”,围绕构建商务旅游、现代物流、商务会展、文化创意、餐饮购物、体育休闲、金融保险、康体疗养、旅游地产等现代服务业体系,引进和培养一批中高级旅游人才和新业态人才。通过搭建产业平台和项目建设,不断加大对产业专家、领军人才、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二)以增强执政本领、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为核心,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党政人才队伍

  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奋发有为、善于推动发展的高素质党政人才队伍。到2020年,全市党政人才队伍总量相对稳定,结构更加合理,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达85%以上。

  1、加强党政领导班子建设。始终把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不断完善党政领导班子议事规则,规范决策程序,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不断优化领导班子年龄、知识和经历结构,全面加强市、区、镇(街)党政正职队伍建设,注重配备年轻干部、妇女干部和党外干部,储备、培养和启用后备干部,增强领导班子整体功能。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体系,健全权力约束制衡机制,加强干部监督管理。

  2、选准用好各级各类党政人才。积极推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完善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树立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继续抓好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提名试点工作,完善差额提名、酝酿、推荐、考察和票决办法,完善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每年组织1-2次竞争性选拔处级领导干部工作,增强选拔的透明度和公信力。继续选派后备干部到基层一线、重点项目和信访部门挂职、任职。建立健全从基层一线遴选和培养党政领导干部的机制。

  3、实施“党政人才素质能力提升工程”。贯彻实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和《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构建理论教育、知识教育、党性教育和实践锻炼“四位一体”的干部培养教育体系。加强各级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干部队伍建设。以党政一把手和新提拔领导班子成员、中青年后备干部为重点,争取在5年时间内,基本实现所有党政领导干部参加培训时间累计3个月以上;培养100名左右MPAMBA人才,选派200名重要岗位干部到国外进行中短期培训。有计划选送和鼓励基层党员干部接受各类学历教育,加大镇(街)党政干部和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力度。不断创新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和方式,推行自主选学制度,构建干部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和网络学习平台。坚持把实践锻炼作为党政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为党政人才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

  (三)以提高科技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大力加强技能型和实用型人才队伍建设

  立足当前发展阶段,紧紧抓住职业培训、岗位培养、合理流动、社会保障等环节,着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技能型和实用型人才队伍。

  1、大力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以提高职业能力、应用能力为重点,建立和完善以行业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校企合作为纽带,政府推动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社会化、开放式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创建1-2所全国示范性职业学校,重点打造高尔夫、游艇、保健、旅游等一批具有国际旅游岛特色的品牌专业,培养各类中高级应用型人才。积极创造条件,促成海口高级技工学校升格为技师学院。充分发挥各类职业院校的培养示范基地作用,实现规模化培养。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鼓励企业通过自办培训机构、委托培养、联合办学等方式,强化高技能人才和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培养。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探索建立“椰城首席技师”和企业“首席技师”制度。

  2、加大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开发力度。加强农村科技、经营管理等多方面的实用技术人才开发,重点培养一批生产能手、能工巧匠、经营能人。组织实施农村人才“回归创业”工程,引导回归创业者结合当地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选准创业项目,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带头人。实施“新农村建设人才培训工程”,重点发展农业紧缺急需科技实用人才队伍。整合市农业机械学校、市农民技术学校资源,建设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基地,加强农民职业学校教育。注重在生产实践中进行培训,建成若干个市农业科技示范实训基地和优质农产品示范园,继续实施“农技110”和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进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中专生培养计划。选择若干个具备条件的村,向国家申报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项目,争取到2020年有三分之一的村申报该项目。继续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推行“订单式”短期专业技能和引导性培训。继续实施“村村有大学生”工程,积极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就业创业。

  3、实施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我市农村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培训计划,对所有村镇中小学校长和教师进行各种层次的专业培训。实施农村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培养计划,委托省内外医学院校有计划地为我市镇卫生院定向培养医疗卫生人才,实现每个镇有4名以上包括内、外、妇、中医在内的主治医师和村村有一名具有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医疗卫生人员的目标。完善城乡教师、医生交流机制,建立城区教师和医生晋升专业技术职务需到农村服务至少1年的制度。加大对区、镇两级专职文化工作者的培训力度,加大培养民间艺人、文化能人等农民文化骨干,加强对取得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传承人才的保护和扶持。

  (四)推进人才资源整体开发,统筹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围绕全面提升海口发展软环境实力和服务重点产业发展的要求,强化教育、政法、医疗、宣传文化体育等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专门人才开发。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和综合素质提升工程”,构建分层分类的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体系。采取国际合作、岗位实践、在职进修、交流和挂职等多种方式,每年选派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专业技术骨干到国内和境外高校、科研机构进修深造或短期培训。实施“椰城企业优秀人才培养工程”,以提高现代经营管理能力为重点,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实施“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工程”,扩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规模,制定社会工作培训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推行社会工作专业岗位职业资格聘任制度。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和服务。拓宽离退休高层次人才发挥作用的渠道,实施“‘银发’高层次人才开发工程”,创建“银发”咨询协会或“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建立离退休高级专家信息库。

  四、完善体制机制,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完善人才选拔任用机制

  探索建立国家行政机关部分专业技术职务实行聘任制度,逐步增加聘任制干部岗位,建立健全干部职位分类管理体制。加强干部综合考核,完善市直机关中层干部竞岗制度,实行科级干部“竞争上岗+任期制”改革,并向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延伸。制定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干部工作信息公开等制度,不断推进干部工作制度化、民主化、科学化。以健全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创新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管理体制。深化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与公司治理结构相适应的企业领导人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党政人才队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之间的交流和挂职锻炼制度,打破人才身份、单位、部门、行业和所有制限制,扩大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人跨地区跨部门交流任职范围,拓宽党政人才来源渠道,完善从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选拔人才制度。

  (二)完善人才考评认定机制

  以能力、业绩和诚信为导向,进一步完善党政人才、企业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评价标准和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和逐步完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认定制度,实现人才评价的科学化、社会化。健全完善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规范民主测评和民主评议方式。研究推进职称评聘制度改革,落实用人单位专业技术职务聘任中的自主权。探索完善资格考试、业绩考核、能力测评和同行评议相结合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办法,推进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社会化。完善以任期目标为依据、业绩为中心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考核评价办法,开展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和资质测评,建立社会化的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制度。重视执业资格认证和任职资格认定。建立技能人才多元评价机制。

  (三)完善人才流动配置机制

  推进人才市场体系建设,完善人才市场服务功能,促进人才资源有效配置,畅通人才流动渠道。加快建立市政府人才公共服务机构,建立健全市、区、镇(街道)和农村(社区)四级人才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市人才交流中心和人才网站,形成规范化的专业性、区域性人才市场。推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制度,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提供人才公共服务,进一步开发人才中介市场。整合人才信息资源,强化人才信息网络和数据库,建立社会化、开放式的人才资源信息共享机制。制定和完善人才柔性流动政策,制定和完善人才户籍准入新政策,推行“人才居住证”。建立高层次人才安家、配偶就业、子女就学协调解决机制,努力改善人才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

  (四)完善人才激励保障机制

  统筹协调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收入分配,进一步推进工资制度改革。建立产权激励制度,制定知识、技术、管理、技能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办法。健全国有企业人才激励机制,完善重点产业领域高层次技术和管理人才激励制度,允许高新技术企业对技术骨干、管理骨干等高级人才实施期权股权等激励措施。完善事业单位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管理的薪酬制度。探索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年薪制、协议工资制和项目工资制等多种分配形式。进一步引导和鼓励用人单位完善技能人才培训、考核、使用与待遇相结合的激励机制。设置“海口市突出贡献人才奖”、“海口市优秀人才奖”、“海口市优秀企业家”、“海口市优秀农村实用型人才”、“海口市技术能手”等奖项,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

  (五)完善人才开发投入机制

  实施人才投入优先保证政策,建立和完善人才资源开发投入机制。市、区政府设立人才工作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体系,主要用于人才引进、教育培训、科研开发、创业扶持、表彰奖励等,保障人才资源开发重大项目的实施。建立重大项目人才保证制度,提高项目建设中人才开发经费提取比例。逐步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的要素投入结构,较大幅度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比重,提高投资效益。通过税收、贴息等优惠政策,鼓励建立人才资源开发社会化投入机制,加强引导和监督,健全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多元人才资源开发投入机制。

  五、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形成人才工作整体合力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创新党管人才方式方法,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市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宏观指导、统筹协调,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建立健全各级人才工作领导(协调)机构和办事机构,完善人才工作联络员制度,完善议事制度和办事制度,建立市、区党委常委会听取人才工作专项报告制度,建立党委政府直接联系重点专家制度、重大决策专家咨询制度和人才工作重要信息报告制度,做好人才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协调机制和督促落实机制,形成统分结合、上下联动、协调高效、整体推进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

  (二)落实责任,强化考核

  进一步增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人才观念和责任意识,提高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自觉性。制定出台《海口市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实施办法》,把人才工作作为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一个重要指标,纳入年度考核评价体系中。特别是对市直人才工作重点部门、各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行定期考核,及时总结成绩,分析不足,不断提升全市人才工作整体水平。

  (三)注重宣传,营造氛围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主要任务,利用各种形式宣传人才工作的方针政策,宣传我市创新人才机制、优化人才环境、加快推进人才发展的做法和经验,宣传各类优秀人才的典型事迹,鼓励创新创业,宽容失误失败,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环境,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人才发展的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